在许多人看来,老年人腰酸背痛、行动不便似乎是“自然衰老”的表现,很少会联想到严重疾病。然而,有些疼痛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隐患——多发性骨髓瘤,一种容易被误诊的恶性血液肿瘤。近期,70岁的老舒就因一场看似普通的骨折就医,最终被确诊为该病。
从背痛到全部肋骨骨折
老人意外摔出血液肿瘤
两年前,老舒开始反复出现背痛,起初他和家人都以为是“年纪大了,骨头不行了”,并未特别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行动越来越不灵活,甚至日常走路都变得吃力。
直到六个月前,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局面,老舒骑电动车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随即感到全身剧痛,尤其是胸部,呼吸也变得困难。家人紧急将他送医,拍片结果让医生及在场人员都大吃一惊:他的全部肋骨骨折,胸部塌陷,情况十分危急。
骨科团队立即为老舒进行了紧急手术,固定骨折部位,然而,术中的血液检查却发现了异常:他的免疫球蛋白指标显著升高,骨髓穿刺结果更显示30%的骨髓已被肿瘤细胞侵占。骨科医生意识到问题不简单,迅速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中医师胡致平团队进行会诊。
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老舒最终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原来,长期的背痛和这次严重的全身骨折,并非单纯因为骨质疏松,而是这种恶性血液肿瘤在作祟。
骨痛乏力贫血别忽视
警惕“隐匿”的多发性骨髓瘤
说起多发性骨髓瘤,尽管听起来陌生,但它却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其本质是浆细胞发生的恶性癌变。目前医学界认为,辐射暴露、免疫反应、病毒因素(如携带疱疹病毒或EB病毒)可能是诱因,但更多患者像老舒一样找不到明确病因。
“此病好发于老年人,实际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胡致平表示,数据显示,69-70岁是发病高峰,男性发病比例比女性稍高一些,且近些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令人忧心的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并无任何症状表现,随着疾病进展迅速,可能出现“CRAB”症状(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正因症状多样且不明显,容易忽视或误诊:骨痛常被误认为关节炎,贫血、乏力被视为年老体衰,肾功能损害被归咎于高血压或糖尿病。事实上,当患者出现“CRAB”症状时,疾病往往已进入中晚期。
中医方面认为,多发性骨髓瘤病机多因肝肾两虚、痰淤互结所致。治疗以补益肝肾为基础,化痰逐瘀为根本原则,结合现代医学,辨证施治。而现代医学的突破性进展,更为这一传统理论提供了新的治疗契机。
胡致平介绍,过去,这种疾病的生存期仅2-3年,但近十年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CD38单抗等靶向药物问世,患者生存期已延长至7-8年,近几年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让难治性病例有了根本转机,少数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因此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知从“不治之症”向“可治的长期慢性疾病”转变,进行积极的治疗,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
对于确诊患者,生活细节关乎生存质量。胡致平提醒:
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较差,容易出现各种细菌性的感染,因此要远离人群密集处。感染是第一大死因,临床上经常出现“两颗葡萄丢了一条命”“一颗桃子丢了一条命”等悲惨事件,因此,这类病人需要时刻谨记“不吃生食”,食物要煮透食用,以免肠道感染;
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可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比如鸡蛋蛋白、牛奶、淡水鱼的肉或动物瘦肉等;
3.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质比较脆弱,行动尽量缓慢,必要时可撑拐杖,避免磕碰及剧烈运动,防止骨折;
4.最重要的是需要及时治疗,及早治疗能够明显延长生存期限。同时要注意,大部分患者在经过第一阶段治疗后情况会有明显改善,进入平台期,各项指标都能恢复正常,但想要长期维持在平台期,需要进行维持治疗来巩固疗效,一旦松懈,病情容易反复,因此有规律的回诊非常有必要。
红腾网-股票配资网站查询-散户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联系方式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