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开放场景等支持技术落地。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加快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
那么,“人工智能+”的场景都有哪些呢?首先要聚焦民生领域。运用智能家居系统,可通过语音或手机APP控制家用电器,让居住体验更加舒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快速分析医学影像和病历数据,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效率。一些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诊断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X光、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等影像进行分析,检测出疾病的早期迹象,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在教育领域,运用人工智能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和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构建良好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保障。政府可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方参与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建设;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应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比如,在浙江杭州成立的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有160家创新企业和机构携手合作,覆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该联盟围绕算力普惠、关键技术、人才培养等,联手打造智算集群,建设新型绿色低碳算力中心,协同开展算法模型创新攻关,共同打造赋能千行百业的“大平台”,形成开放的产业环境,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
还要注意,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引发伦理问题,如技术滥用、深度伪造、数据侵权等。要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和规范,引导技术研发和应用符合人类的价值观。要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流程。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和防护,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同时,赋予用户对个人数据的必要控制权,确保在用户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数据。引导科研人员和企业在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时,充分考虑伦理因素,遵循“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原则。
红腾网-股票配资网站查询-散户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联系方式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