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推出市值管理制度以来,胜宏科技及其股东一直忙于融资与套现。
资本市场从不缺神话。
PCB龙头胜宏科技(300476.SZ),在创业板上市9年后迎来了事业大爆发。2024年公司收入规模首破百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1.96%至11.54亿元。
2025年,公司业绩继续爆发,一季度实现营收43.12亿元、归母净利润9.21亿元,分别同比飙升80.31%、339.22%。
疯狂的业绩增速“燃爆”了市场情绪。截至2025年8月15日,胜宏科技股价自2024年以来累计涨近12倍,市值一度突破两千亿元。
面对巨额增值的财富,公司大股东、管理层岂会放过。
近期,胜宏科技控股股东深圳市胜华欣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胜华欣业)询价转让变现近17亿元;公司总裁陈勇等数位高管减持套现4.51亿元。
套现之下,融资不能停。8月15日,公司股东大会审批通过港股上市议案,报道称融资额在10亿美元级。
胜宏科技大涨背后,在于其踩中了英伟达算力发展的红利及整个公司对市值管理的运用。
当英伟达因产品“后门”问题遭约谈,市场疑虑至今未消。研发投入不如同行,仰赖英伟达等境外大客户的胜宏科技,如何为8.2万股东继续兑现业绩。
01
一路靠融资扩张
PCB即印刷电路板,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基础组件,在全球电子元件细分产业中产值占比最大。
2006年,中国大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PCB生产国。这之前,行业从业者早已看到先机。
2003年,在台资线路板企业从销售员做到高管、积累了十多年行业经验后的陈涛,由深圳到广东惠州开厂创业。
三年后(2006年),陈涛在惠阳行诚科技园拿下了400亩土地,投资5亿元创办胜宏科技。该园区第一期投产,月产能5万平方米。据介绍,彼时胜宏科技进入TCL、创维等公司供应链。
上市前,胜宏科技已实现营收破10亿元、净利润过亿的业绩。
图片来源:胜宏科技招股书
2015年6月11日,胜宏科技以15.73元/股发行价实现创业板IPO。彼时,公司募资5.33亿元投建高端高精密线路板项目,每年PCB产能将增加60万平方米,包括高端HDI产能18万平方米、高端多层板产能42万平方米。
IPO募资远未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
上市第二年的2016年5月,胜宏科技披露定增预案,并于2017年8月完成募资10.82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及物联网用线路板项目。彼时,公司承诺该项目达产后每年实现净利润2.2亿元,但2018年、2019年仅实现1.25亿元、1.94亿元,到2020年才实现效益2.73亿元。
2019年,公司投建HDI(高密度互连)事业部。HDI产品收入在2020年出现较大涨幅,占总收入比重从3.2%提升至7.9%。
2020年,公司5G事业部高端产品产能逐步释放。
2021年,公司多层板事业部产能突破50万平方米,并通过受让科发富鼎财产切入半导体领域。
2021年4月,胜宏科技再启融资,于11月完成定增募资20亿元。投资高端多层、高阶HDI印制线路板及IC封装基板建设项目。但该项目建设并不顺利。
2023年2月,公司突然宣布,终止前述投建项目,原因是“受2022年三季度开始市场增速放缓及PCB行业在东南亚建厂扩产趋势的影响”;终止项目涉及的募资14.85亿元,占募资净额74.82%。
胜宏科技因此遭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被追问“拟终止募投项目的合理性”。
终止国内投建项目后,胜宏科技将该笔募资用于投资东南亚。
2023年9月,该公司将尚未明确投向的募资13.85亿元及利息,用于收购PoleStarLimited(简称“PSL”)100%股权。完成后,公司间接持有MFS Technology(S)PteLtd(简称“MFS”)及其所有子公司。胜宏科技借此形成覆盖刚性电路板(多层板和HDI为核心)、挠性电路板(单双面板、多层板、刚挠结合板)的全系列PCB产品组合。
2023年、2024年前9月,MFS实现收入19.51亿元、16.12亿元,净利润1.42亿元、2.16亿元。
此后,胜宏科技继续加码东南亚布局。
2024年5月,公司计划不超2.6亿美元在越南投资建设高精密度印制线路板项目,生产高多层印制线路板和HDI。8月,公司以2.79亿元收购APCB Electronics,布局泰国生产基地。
去年11月,胜宏科技再启融资计划,拟募资不超19亿元。投资越南建设生产年产能15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用高阶HDI产品,和泰国建设生产年产能150万平方米的服务器、交换机、消费电子等领域用高多层PCB产品。
目前,该融资计划已处于提交注册阶段,待证监会审批。
2025年,胜宏科技融资扩张步伐不停。
7月21日,公司宣布筹划港股上市事宜。胜宏科技称,此次上市融资主要用于支持公司高端产能扩张、智能化升级、AI算力及其他前沿PCB技术研发,助力公司实现全球快速扩张的需求。
据报道,公司此次募资规模预计可达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8亿元)。8月15日,胜宏科技股东大会审批通过此次港股上市计划。
至此,胜宏科技实现PCB全品类覆盖,产品应用于人工智能、汽车电子、新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医疗仪器、计算机、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根据Prismark数据,公司位列全球PCB供应商第13名,中国大陆内资PCB厂商第4名。据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CPCA)2024年排行榜,公司位列中国综合PCB企业第9名。
02
大胆的业绩预测
上市十年来,胜宏科技的业绩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2015年至2024年的营收同比增速保持在0.58%至35.31%间;对应归母净利润除了2023年同比下滑15.09%外,其他年份同比增幅在12.13%至83.4%。
2024年,胜宏科技首次跻身百亿收入公司之列。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80.31%至43.1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39.22%至9.21亿元。
公司大胆预测,后续业绩增速将更猛: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幅将不低于30%,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将超过360%。
“我们力争2026年实现200亿元目标。”陈涛曾透露。
而机构预测,按照公司当前业绩增长趋势,2025年的年收入便可逼近200亿元,2026年营收或至253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48亿元、65亿元。
“高价值量产品的订单规模急速上升。”对于乐观业绩预期,胜宏科技解释,公司精准把握AI算力技术革新与数据中心升级浪潮带来的历史新机遇。
胜宏科技表示,其产品最终广泛应用于英伟达、AMD、英特尔、特斯拉、Continental、诺和诺德、微软、博世、台达等品牌。“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饱满,订单能见度较高,产品良率持续改善中,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也看到核心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持续需求,对未来抱有信心。”
2023年,胜宏科技切入英伟达的H系列AI加速卡,并于2024年Q4通过GPU200认证,在2025年成为Tier1供应商。2025年一季度,公司与英伟达的相关订单占比超过70%%、市场份额超50%,成为英伟达全球AI产业链核心伙伴。
今年5月中旬,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出席台北电脑展COMPUTEX 2025期间,设宴款待英伟达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其中就有陈涛。
黄仁勋透露,当晚主要是庆贺Blackwell系统进入量产阶段,这得益于供应链团队的辛勤付出。
从H100到最新的B200,黄仁勋的AI服务器需要更高阶的PCB技术。他看中胜宏科技,正在于这是少数能量产“6阶24层HDI电路板”的公司之一。
受益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蓬勃发展,市场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英伟达GB200的HDI板比常规HDI板面积大、层数高,令优质产能更加稀缺。据了解,GB300内部HDI用量和规格有望进一步提升。
03
依赖英伟达
形势一片大好之下,依赖英伟达就成为主要风险源。
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了英伟达公司,要求英伟达公司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对此,英伟达予以否认称,芯片并不存在“后门”,也不会让任何人有远程访问或控制芯片的途径。
据央视新闻,此前美议员呼吁要求美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已成熟。
目前,上述事件尚未有定论。但英伟达相关风险早已存在。
作为英伟达基于Hopper架构打造的产品,H20芯片从设计之初就带有明确的指向性——为契合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政策,专门面向中国市场提供A1加速支持。
今年4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颁布了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的禁令。这一禁令导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急剧下滑,单季度营收损失超过10亿美元。
7月15日,黄仁勋宣布美国政府已批准H20芯片的出口许可,英伟达将重启对中国市场的供货。
仅仅16天后,H20芯片再次陷入风波之中。
面对不确定性,充满危机感的黄仁勋曾直言:“我总觉得公司快要破产了。”
英伟达的一举一动直接牵动着胜宏科技的发展。“若下游应用需求不及预期,或将影响PCB出货量,进而影响公司业绩。”东莞证券等研报指出。
山西证券直指,目前大模型AI算力仍在早期阶段,但如果后续大模型代际演进放缓或者应用落地效果不及预期,AI算力需求可能降低,从而影响胜宏科技PCB产品所应用的AI服务器放量,同时影响公司PCB产品收入。
当前,多家PCB厂商加速进军AI算力领域。近年来,沪电股份、深南电路、景旺电子、生益电子、东山精密、鹏鼎控股等数家PCB相关公司积极扩产。
“若相关公司成功进入客户供应链并批量供货,或会对公司份额产生影响。”上海证券近日研报还指出,PCB行业各类生产企业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日益呈现“大型化、集中化”的趋势。
“如果公司不能充分抓住市场机遇,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等方面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及竞争状况,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将可能被削弱,并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或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
随着入局者增多,市场也在担忧。
胜宏科技称,有的观点认为PCB行业很卷、量产后就一定会有价格竞争,但是实际上PCB全球市场需求超过800亿美元,产品品类、细分领域非常多,其中很多产品一直保持了比较高的盈利能力。
“如服务器、交换机等产品的生命周期比较长,客户非常在意PCB的可靠性,对价格不敏感,通常不能通过低价竞争进入。”
有投资者问及“友商追赶需要多长时间?”胜宏科技回应称,传统工艺下,大约1.5年可技术追赶至持平;但在AI时代,技术迭代速度进一步加快,每代产品需提前2-3年与客户合作研发,先发优势明显。此外,由于部分进口设备交期长,资本投入大,行业高端产能扩产速度较慢,公司扩产速度处于行业领先。
不过,相较同行龙头,胜宏科技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才弱势明显。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3月,胜宏科技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5%、4.39%、4.19%和3.01%,显著低于行业7%-10%的平均水平。
胜宏科技2024年研发人员1362人,研发人员占比从10.89%降至9.87%。近七成研发人员的学历在本科以下,博士学历的研发人员从2023年的1人变为0人。高端科研人才储备出现断层。
这一背景下,胜宏科技曾被投资者追问:“公司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的8%-10%,是否计划提高研发投入比例,以应对AI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高端领域快速的技术迭代需求。”
04
缺钱与常年分红
自2015年6月上市,胜宏科技完成直接融资36.58亿元,包括IPO募资5.77亿元,2017年8月、2021年11月,分别通过定增募资10.82亿元、20亿元。
胜宏科技一直“缺钱”。
2020年5月,公司曾计划以17.75元/股向东鹏投资、TCL等13家战略投资者募资不超25.1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此次融资动作先后遭深交所下发关注函和审核问询函,连续被追问“相关合作安排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具有商业合理性”及“本次融资的必要性与规模合理性”。
当年9月,胜宏科技终止该融资计划。
2021年的定增募资中,胜宏科技拿出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2024年最新一轮定增融资方案中,公司原计划拿出5.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后因超限额,下调至5.5亿元。
多年来,尽管持续盈利并屡屡融资,胜宏科技的资金饥渴未能缓解。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2021年末至2024年末及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1.5%、56.13%、53.44%、52.54%,高于同行业公司平均值的41.75%、43.42%、42.51%、42.53%。
货币资金余额从2023年末的21.41亿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13.3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胜宏科技总负债109.94亿元、流动负债77.1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4.68亿元、长期借款28.5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7.94亿元,合计41.16亿元。
经测算,公司未来三年流动资金缺口为7.23亿元。
戏剧性的是,如此背景下,胜宏科技却要保持常年分红。
公司上市以来完成10轮分红送配动作,累计现金分红14.83亿元,平均分红率23.88%。
投资者也怀疑,这到底分的是红利还是定增的钱。
05
市值管理下的融资、套现
国资委在2024年年初提出“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证监会于去年11月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制度。
胜宏科技随即于11月8日披露市值管理制度。
市值管理,是指公司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为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而实施的战略管理行为。
关于市值管理,胜宏科技一直都很懂。
上市以来,胜宏科技就频繁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资本运作手段。
不过,这些举措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差强人意”。
并购重组。这让胜宏科技得以迅速布局东南亚,但商誉风险一直高悬。
2025年3月末,胜宏科技商誉账面价值12.16亿元,占总资产的5.81%。包括2023年收购PSL 100%股权时形成的商誉11.69亿元,2024年收购泰国胜宏100%股权时形成的商誉4690.38万元,暂未减值。
此外,收购的APCB财务状况堪忧。2024年年报显示,购买日至期末,APCB的净利润为-1256.29万元,尚在亏损中。
增持回购。除了2018年公司高管增持外,胜宏科技分别于2022年4月、2024年9月推出两次股权回购计划。
2018年1月,胜宏科技董事刘春兰、副总经理陈勇、董秘赵启祥、财务总监朱国强合计增持不少于225万股公司股份(分红送转后变更为405万股)。该增持计划于2019年1月完成。
2022年4月,公司推出上市以来的第一个股份回购方案,回购资金规模1.5亿元至3亿元。实际回购资金1.5亿元。
两年后,2024年8月1日至9月23日,胜宏科技股价大跌近30%。公司在9月13日抛出7000万元至1.4亿元的股权回购方案。11月29日,公司进行首次回购,2025年2月完成回购计划,所用回购资金7000万元,达到计划下限。
股权激励。
胜宏科技于2018年、2022年推出两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总人数分别为446人、872人,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分别为2351.1万股、2817.8万股,授予价格分别为6.23元/股、11.95元/股。
2022年,胜宏科技进行两期员工持股计划。
第一期筹资总额不超6750万元,计划份额合计不超6750万份,每份额金额1元,其中陈勇拟认购700万份(占比10.37%),赵启祥、朱国强认购500万份(占比7.41%)。
2022年11月26日,第一期计划完成,通过“红塔红土胜宏科技2022年第一期员工持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累计买入公司股票889.99万股(占总股本的1.03%),成交总额1.3亿元,成交均价14.6元/股。
一年后,该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满。2024年3月公司便宣布,该计划所持公司股票已清仓。按胜宏科技彼时20元/股的股价估算,该员工持股计划变现1.78亿元,一年多时间赚了近5000万元,收益率近40%。
2022年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进行不太顺利,最后终止。
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20日期间,因胜宏科技实施股权激励、非公开发行股份、回购注销股份、主动减持等原因,胜华欣业、香港胜宏、刘春兰及陈勇合计所持股份比例由49.99%下降至38.33%,累计下降11.66%。期间还因违规减持,遭深交所下发监管函。
去年11月8日披露市值管理制度以来,胜宏科技更是动作不断。
2024年以来,胜宏科技接待投资者调研的次数和家数均大幅提升。2025年,该公司已完成7轮投资者调研活动,接待机构151家。2024年4轮调研活动,接待机构54家。
截至2025年8月15日,该公司股价自2024年以来已累涨近12倍,期间股价从每股约14元一度飙升至238元,市值一度突破两千亿元。
面对大好机会,胜宏科技大股东、高管岂能放过。
5月23日晚,胜宏科技公布,持股18.72%的控股股东胜华欣业计划询价转让2572.93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占所持股份的16.02%。5月30日,胜华欣业询价转让获全额认购,转让价65.85元/股,套现16.94亿元。
受让方有永冠基金、睿远基金等22名机构。8月15日,胜宏科技股价230.7元。按此估算,这22家机构已账面浮盈2.5倍。
高管组团减持。
从7月15日计划减持到8月4日,不足一个月,胜宏科技就宣布其创始人配偶刘春兰、总裁赵启祥、副总裁陈勇、执行副总裁王辉、财务总监朱国强已完成减持计划,合计减持237.12万股(占总股本0.2765%),合计套现超4.51亿元。
其中,刘春兰套现1.91亿元、赵启祥套现8171.01万元、陈勇套现1.04亿元、王辉1175.46万元、朱国强6246.76万元。
不到三个月,胜宏科技控股股东、一众高管累计套现近22亿元。
自去年底的19亿元定增募资等待注册后,当下,胜宏科技还在推动港股上市融资事宜。
资市会财商与资本,科技与狠活,消费与情绪。1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红腾网-股票配资网站查询-散户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联系方式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