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周琴平遥报道
9月25日,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此刻握手”大师对话现场,今年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摘下荣誉的三位中国导演霍猛、毕赣、蔡尚君共聚,与导演贾樟柯、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总监克里斯提安·琼、柏林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王庆锵一起,就创作初心及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突出表现展开交流。
谈及近些年中国电影遇到的挑战,导演毕赣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为例,自己是喜欢电影而做导演,而非行业火爆而选择做导演,他认为:“所有的困难都不应该前置,拍电影就是要解决所有的困难,”毕赣也表示,希望能与在场同仁一起,“让大家看到我们在国际上作出的努力,努力能让大家一点一点重拾那些丢失对电影的信心。”
导演蔡尚君:
人性相通电影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了解
“今年我们中国年轻导演在创作上处在了一个非常瞩目的爆发期。”在对话开篇,担当本场对话主持人的贾樟柯就点明主题。
今年2月,青年导演霍猛凭借《生息之地》在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银熊奖。5月,由毕赣导演的《狂野时代》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特别奖。前不久结束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蔡尚君执导的《日掛中天》斩获最佳女演员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同一年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奖项。这也让世界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的现状,以及在复杂的电影工作环境中,中国的导演仍然保有旺盛的创造力。
谈及拍摄初心,霍猛坦言,《过昭关》拍摄完之后,他还想继续拍摄他的故乡、亲人,那些生活在乡村里面,因为他非常热爱的这些人们,“几千年来,我们都是一个农业国家,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土地上身体力行进行劳作的过程中,造就了很多我们很美好、属于中国人的品质,比如勤劳、善良、坚韧、包容,我觉得这些东西都非常让我很感动。”
在《生息之地》的拍摄中,霍猛选择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到中国实现巨大经济飞跃的这一段“交锋时刻”,一是回望过去寻根,也通过这样的变化来关照现在的生活,关照每个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过去几年,整个世界都在一种下坠的状态里面,我想起像鲍德里亚所说世界现实跟幻觉完全无法区分,我觉得梦境载体变得越来越有意义了,因为做梦是人的一种本能。”谈及新片《狂野时代》的创作,毕赣提到,电影和梦境的意义非常相似,他做《狂野时代》,是让和他一样的年轻人、创作者一样,在一个黑暗没有光的环境里面,依旧可以看到很多的属于电影的光。
蔡尚君分享,在自己的前两部作品相比,在《日掛中天》中,他更想关注人内心的困境,也就是“心之苦”,带着这部作品去国际的舞台,原本他会担心是否能被国际观众接受,因为他认为“人和人之间沟通和理解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但后来他发现,人性是相通的,通过电影这种载体,让心意在创作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中传递,接受、共振。
导演毕赣:
所有的困难都不该前置
拍电影就是要解决所有困难
这些年,除了中国电影外,柏林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王庆锵同样也关注东亚电影,他认为中国电影比日本和韩国电影目前的状况都更好。他认为,中国电影人创作力非常旺盛,即便当下遇到一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在提问环节,毕赣导演也被问到,在拍摄《狂野时代》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阻碍。他分享,在拍《狂野时代》的时候,有很多行业内外的人问过他,“这个行业这么惨淡你怎么办?”毕赣认为,“拍电影是因为我喜欢拍电影,所以我才做这个导演的工作,我才和一帮喜欢拍电影的人一起去拍电影,所以不是因为行业特别火爆我们才选择了拍电影,只是兴趣使然,所以这个前提之下,这个问题就变得更有意义,所有的困难它都不应该前置,拍电影就是要解决所有的困难”。他也提到,今天能跟在场几位导演、电影行业从业者坐在一起,也是保持着这样的想法,“希望能让大家看到我们在国际上作出的努力,努力能让大家一点一点重拾那些丢失对电影的信心。”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会继续考虑与商业价值高的演员合作时,三位导演达成共识。毕赣分享,自己选择演员一定是基于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作为前提,在《狂野时代》中与易烊千玺合作,就是基于这个前提。在此之上,如果演员拥有非常高的人气,对项目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蔡尚君补充,演员适合角色是前提,不然演员和角色分离,拍不出好作品。在此之外,如果演员还拥有高人气,是一个加分项,为什么这样的长处为什么不用呢?霍猛则分享了选非职业演员的经历:“《生息之地》选9岁小孩,看了一万多个,最后选出‘少年梁朝伟’。他认为,找到合适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红腾网-股票配资网站查询-散户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联系方式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