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起来就让人窝火。咱们先从贾国龙说起吧,他是西贝的老板,早年间在北京开店时,就靠着西北菜的独特味道,吸引了不少投资。那时候,资本就像个大金主,帮他把门店从几家迅速扩到几十家。
举个例子,2010年他拿到第一笔大融资后,门店翻倍增长,但也开始依赖便宜的冷冻食材来控制成本。结果呢,2012年在北京地区,有传闻说西贝用低价肉类糊弄顾客,闹得挺大。贾国龙当时就骑虎难下,得靠公关才压下去。这不就是资本的魔力吗?它让企业飞快长大,但也逼着老板在健康和钱袋子之间做选择。我觉得,这事儿挺讽刺的——资本看似帮手,实际像个紧箍咒,勒得企业喘不过气。
可别以为这只是贾国龙一个人的事儿。拉开点视野看,预制菜在全球其实大不一样。拿中日对比来说,日本的预制菜可接地气了。去年我看了一份调查报告,日本便利店如711,一份照烧鸡腿饭才28元人民币,保质期短,标签上写得清清楚楚,无防腐剂。食品安全专家指出,日本对添加剂有严格限额,超标就得警告,这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反观咱们国内,西贝一份儿童套餐卖59元,里面的蔬菜可能保质期长达两年,钠含量高得吓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但问题食品检出率比日本高出好几倍。
为什么呢?专家分析,是因为国内资本追逐暴利,逼企业用廉价原料。举个生活例子,你去餐厅点个“现炸小酥肉”,可能其实是工厂预炸的冷冻货,吃着油腻腻的,还不敢多问。资本的贪婪,让一顿饭变得像场赌博,我说这太不公平了。
转头看罗永浩,这位“老罗”哥的经历更像场大戏。他当年在北京折腾锤子手机,2018年公司快倒闭时,投资方撤资,让他欠了一屁股债。那时候,他从科技转战直播带货,靠流量翻身。可最近和西贝的骂战,本来能火一把,结果突然和解。罗永浩说“权衡利弊”,但背后可能是资本施压——大佬们怕影响生意,赶紧叫停。
想想看,罗永浩直播间流量多半靠平台支持,万一得罪大佬,粉丝说没就没了。这让我感慨,流量生意和资本绑得太紧,搞得人像走钢丝,稍不留神就摔下来。罗永浩的“正义”人设,到底是真心还是流量套路?这事儿折腾得我直摇头,但谁知道呢,人总得混口饭吃。
行业里类似乱象可不只西贝。拿海底捞来说,2018年他们在香港上市后,2021年爆出食品安全丑闻,像火锅底料加了过量添加剂,事件在中国多地发酵。调查显示,90%的餐饮店都在用预制菜或便宜原料,监管部门抽检往往睁只眼闭只眼。
去年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预制菜中防腐剂超标率达15%,但企业花钱公关就大事化小。这不光是钱的问题,还关系到咱们的健康。资本和监管像搭档,消费者成了冤大头。我觉得,这行业太乱了,得有人站出来说不。
预制菜这事儿闹腾半天,消费者可别傻傻等着。那些“现炒”“新鲜”的招牌,背后可能藏着猫腻。下次去餐厅,多问问服务员,别让资本的游戏害了你的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红腾网-股票配资网站查询-散户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联系方式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