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式宣布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98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影片,凭借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深刻的历史反思与艺术表达,不仅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电影创作的重要窗口。
影片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背景,聚焦一间普通照相馆内七个陌生人的命运交织。他们因被迫为日军冲洗底片而意外发现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并在绝境中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真相保卫战”。导演申奥摒弃宏大战争场面,转而以照相馆这一象征“记忆留存”的空间为舞台,通过暗房红灯与血色黎明、摆拍假象与真实罪证的对比,将个体求生本能与民族大义的觉醒刻画得淋漓尽致。
片中,邮差苏柳昌(刘昊然饰)从懦弱求生到挺身反抗的转变,日军摄影师伊藤从“工具人”到疯狂记录暴行的堕落轨迹,均以细腻的表演和镜头语言呈现。尤其当众人以笑容拍摄“最后一张全家福”时,悲壮与希望交织的瞬间,成为影片最震撼人心的注脚。
《南京照相馆》的创作灵感源于导演申奥对胶片摄影的热爱与对历史真相的追问。影片中,日军试图篡改、销毁罪证的行为,与百姓冒死保存底片的抗争形成强烈反差。这种“以影像对抗遗忘”的设定,既呼应了现实中南京大屠杀影像史料的珍贵性,也暗喻了当代人守护历史记忆的责任。
编剧团队在历史真实事件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将日军摄影师拍摄的屠杀影像作为关键线索,串联起普通人的觉醒与反抗。影片结尾,显影液中的罪证照片与今日南京街景的叠化处理,传递出“历史不容篡改,和平代代相传”的强烈信念。
自7月25日上映以来,《南京照相馆》以30亿票房领跑暑期档,连续16天登顶日冠,创下国产历史片新纪录。猫眼评分8.7、豆瓣开分8.6的亮眼成绩,印证了观众对影片艺术性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认可。
有观众感慨:“走出影院看到阳光,才惊觉平凡日常何其珍贵。”影片通过小人物视角还原历史创伤,既避免了说教式叙事,又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引发集体反思。三代观众同堂观影、社交媒体“破防”留言等现象,印证了其作为“十年内同题材最佳”的感染力。
《南京照相馆》的奥斯卡提名,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历史题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影片英文名“Dead to Rights”(铁证如山)直指核心,既呼应“证据曝光”的剧情主线,亦暗含“向死而生”的民族精神。相较过往国产战争片,《南京照相馆》弱化英雄主义,强调普通人的人性弧光,这种“去标签化”叙事更易引发跨文化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奥斯卡新增“AI创作”相关规则,虽未直接影响《南京照相馆》的评选,但其对“人类创作主导性”的强调,与影片坚持实拍、注重历史考据的态度不谋而合。若能入围,影片或将推动国际影坛对中国战争片的重新审视。
从《金陵十三钗》到《南京!南京!》,再到《南京照相馆》,中国电影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影像书写始终在探索新路径。《南京照相馆》以“小人物+小场景”切入历史纵深,用胶片载体隐喻记忆留存,不仅是一部合格的历史教材,更是一场关于勇气与真相的当代对话。正如导演申奥所言:“照相馆本应留存幸福,但战争让这里成为真相的战场。”
此刻,这部承载民族记忆的影片正驶向奥斯卡红毯,而它的意义早已超越奖项本身——让世界看见南京的伤痕,让历史在光影中永存。
红腾网-股票配资网站查询-散户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联系方式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